
1、核心原则:按 “风险分级、流程顺畅、隔离防护" 设计,杜绝危化品泄漏、挥发引发的安全事故。
2、功能分区设计:
核心实验区:细分为有机合成区、无机反应区、分析测试区。有机合成区配全钢通风柜(面风速 0.5-0.8m/s)、防爆型实验台,预留惰性气体接口;无机反应区远离精密仪器,设防腐蚀台面和废液收集槽;分析测试区单独设恒温恒湿环境,地面做减震处理,与反应区分隔≥5m。
辅助功能区:试剂存储区分普通试剂柜(通风干燥)、防爆柜(易燃试剂)、耐腐蚀柜(酸碱试剂),剧毒试剂设双人双锁专柜;危废暂存区独立设置,防渗漏、防爆,与试剂区间距≥10m,分类存放废溶剂、废液;洗涤区按 “污洗 - 清洗 - 烘干" 单向流程,远离电子设备区。
缓冲过渡区:实验区与办公区之间设缓冲区,配更衣、洗手消毒设施,避免实验人员携带污染物进出;高风险实验区(如高危合成)设独立缓冲间,双门互锁。
3、危化品隔离核心技术:
物理隔离:危化品存储区用实体墙(耐火极限≥1h)与其他区域分隔,门窗采用防爆设计;酸碱试剂与易燃试剂分柜存放,间距≥1.5m,氧化剂与还原剂隔离存放,不得混存。
气流隔离:高风险实验区、危化品存储区保持负压(与相邻区域压差≥5Pa),独立排风系统,废气经活性炭吸附或酸碱中和处理后排放,风管不与其他区域交叉。
动线隔离:危化品运输通道独立设置,避免穿过核心实验区和办公区;人员与危化品物流分离,危化品通过专用传递窗或物流通道转运,不与样品、仪器动线交叉。
4、安全配套设计:
每 50㎡实验区配 1 套紧急喷淋 / 洗眼器,高风险区增设便携式应急消毒装置;危化品存储区、反应区装气体检测报警系统(检测有毒、可燃气体),与排风系统联动。
地面采用耐腐环氧自流平,设 0.5%-1% 排水坡度和导流槽,废液经分类管网收集至危废暂存区;墙面用防腐彩钢夹芯板,阴阳角做圆弧处理,便于清洁。
5、布局细节:
实验台间距≥1.5m,主通道宽度≥1.8m,预留设备搬运和应急疏散空间;通风柜远离门口、空调出风口,避免气流干扰。
强电、弱电、水气管线分层分侧敷设,强电桥架与水管、气管间距≥50cm,危化品区管线采用防爆密封设计,避免泄漏引发短路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