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干细胞实验室施工中避免交叉污染,核心是在设计规划、施工建造、验收交付三个阶段建立全流程 “防污染屏障",每个阶段需聚焦干细胞实验的特殊性(如细胞敏感性、无菌要求高),具体关键要点如下:
一、设计规划阶段:从源头定 “隔离逻辑",避免先天缺陷
这是避免交叉污染的 “基础关",需围绕 “人流、物流、气流" 三不交叉原则,提前划定污染边界:
功能分区:按 “洁净梯度 + 风险等级" 严格隔离
必须划分 “非洁净区(办公 / 样品接收)→ 洁净辅助区(更衣 / 缓冲)→ 核心实验区(细胞制备 / 培养 / 检测)→ 废弃物处理区" 四级区域,且各区物理隔断(用彩钢板隔墙,板缝密封),禁止开放式布局;
核心实验区需细分:干细胞制备间(万级 + 局部百级)、细胞培养间(万级)、微生物检测间(万级),不同功能间用互锁气密门分隔,避免细胞制备时的气溶胶污染培养环境;
动线设计:人流、物流、废物流 “三流分离"
人流:非洁净区→一更(脱外衣)→二更(穿洁净服)→风淋→缓冲→核心区,且不同洁净等级区域的更衣间独立(如万级区与十万级区不共用更衣间),禁止 “从核心区直接返回非洁净区" 的折返动线;
物流:原料(如培养基、血清)经传递窗(紫外线 + 臭氧双重消毒)进入洁净区,细胞样品用专用密闭转运箱(维持 2-8℃恒温)传递,禁止人员携带物料穿越不同区域;
废物流:核心区产生的感染性废物(如细胞培养废液、污染耗材)经专用传递窗(带消毒功能)送至废弃物暂存区,不与洁净物料传递通道共用。
气流与压差:建立 “高洁净区正压、污染区负压" 梯度
核心实验区(万级)相对缓冲间维持 + 8~+10Pa 正压,缓冲间相对更衣区维持 + 5Pa 正压,非洁净区相对室外维持 + 3Pa 正压,通过 “送风量>排风量" 阻止外部污染空气倒灌;
微生物检测间、废弃物暂存区需维持 - 3~-5Pa 负压(排风量>送风量),设独立排风系统(不与核心区共用),避免检测时的微生物气溶胶、废弃物异味扩散。
二、施工建造阶段:控 “细节污染",杜绝施工残留
这是避免交叉污染的 “执行关",需严控材料选择、施工工艺,避免因建造缺陷留下污染隐患:
材料选型:优先 “无缝、无菌、耐腐蚀",拒绝易污染材质
围护材料:墙面 / 吊顶用 50mm 厚岩棉彩钢板(表面环氧树脂涂层,无颗粒脱落),板缝用食品级硅酮胶密封(避免积尘、漏风),禁止用普通乳胶漆(易开裂、脱落,污染细胞);
地面材料:核心区铺无缝 PVC 卷材(耐磨、耐消毒,焊接缝热熔处理,无接缝死角),或环氧自流平地坪(表面光滑,可耐受 75% 酒精、过氧化氢等消毒试剂),地面向地漏设 3‰坡度(防积水滋生微生物);
施工工艺:避免 “二次污染",严控洁净施工
洁净区施工需 “先外后内":先完成非洁净区装修,再进入洁净区施工,施工人员需穿临时洁净服、戴鞋套,工具进入前用酒精消毒;
管线安装:水电、通风管线需隐蔽敷设(走吊顶 / 地面夹层),穿墙处用防火密封胶密封(防漏风、积尘),禁止管线在核心实验区裸露(易积尘、难清洁);
清洁与保护:施工过程中每日清洁,完工后用吸尘器(带 HEPA 过滤)清理灰尘,再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(覆盖所有角落),避免施工残留的灰尘、纤维污染细胞。
设备安装:精准定位,避免干扰气流
生物安全柜需远离通风口、门(避免气流干扰),柜前预留≥80cm 操作空间,安装后需做 “气流完整性测试";
细胞培养箱、离心机等设备需水平安装,与墙面间距≥50cm(方便散热、清洁),设备接地电阻≤4Ω(防漏电,避免电流干扰细胞生长)。
综上,二个阶段需环环相扣:设计阶段定 “隔离框架",施工阶段控 “细节污染",验收阶段验 “实效长效",最终实现干细胞实验全流程 “无交叉污染、无环境干扰、无操作失误",保障干细胞的活性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