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先明确 “无菌操作间核心需求":避免升级方向偏差
日化无菌操作间的核心需求与医药、食品领域既有共性(如控制微生物、粉尘),也有特性(如需规避香精串味、粉体原料污染),改造前需明确关键指标:
洁净度指标:整体区域达到万级洁净度(每立方米≥0.5μm 颗粒数≤35200 个,微生物数≤10CFU / 皿),局部操作区(如超净工作台内)需达到百级(≥0.5μm 颗粒数≤352 个 /m³,微生物数≤1CFU / 皿);
环境稳定性:温度控制 20-24℃(波动 ±2℃),相对湿度 45-60%(波动 ±5%),避免温湿度异常导致微生物滋生或样品稳定性下降(如活性肽失活);
防污染要求:需阻断外部污染(如非无菌区空气、人员带入的粉尘)、内部交叉污染(如不同样品间的微生物传递)、过程污染;
功能适配性:需兼容日化实验操作(如无菌样品称量、小型乳化设备放置、微生物培养接种),避免过度追求洁净度而牺牲操作便利性。
二、核心升级方向一:洁净系统升级,筑牢无菌基础
洁净系统是无菌操作间的 “核心防线",需从空气过滤、气流组织、压力控制三方面升级,确保洁净度持续达标:
1. 空气过滤系统:三级过滤 + 局部强化,拦截微生物与粉尘
2. 气流组织:按 “无菌操作需求" 定送风方式,避免气流死角
3. 压力控制:建立 “梯度压差",阻断外部污染
三、核心升级方向二:环境控制升级,维持无菌稳定
温湿度、洁净度的波动会破坏无菌环境,需通过精准控制与实时监测,确保环境参数稳定:
1. 温湿度精准控制:适配日化样品特性
2. 洁净度实时监测:动态掌控污染风险
颗粒监测:在操作间关键位置(如高效过滤器下方、超净工作台旁)安装 “激光粒子计数器",实时监测≥0.5μm、≥5μm 颗粒数,每 30 分钟记录 1 次数据,超标时自动报警;
微生物监测:设置 “微生物采样点"(如操作台面、空气、操作人员手部),每周用 “沉降法"(培养皿暴露 30 分钟)或 “浮游菌采样器" 检测微生物数量,确保符合万级 / 百级要求;
数据追溯:所有环境监测数据(温湿度、颗粒数、微生物数)自动存储至实验室管理系统,保存时间≥1 年,便于后续追溯(如某批次样品微生物超标时,可回溯当时环境参数)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