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广州沃霖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网站!
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日化实验室改造如何升级无菌操作间

日化实验室改造如何升级无菌操作间

更新时间:2025-09-10   点击次数:21次

638176922565542831298.jpg

一、先明确 “无菌操作间核心需求":避免升级方向偏差

日化无菌操作间的核心需求与医药、食品领域既有共性(如控制微生物、粉尘),也有特性(如需规避香精串味、粉体原料污染),改造前需明确关键指标:


  • 洁净度指标:整体区域达到万级洁净度(每立方米≥0.5μm 颗粒数≤35200 个,微生物数≤10CFU / 皿),局部操作区(如超净工作台内)需达到百级(≥0.5μm 颗粒数≤352 个 /m³,微生物数≤1CFU / 皿);

  • 环境稳定性:温度控制 20-24℃(波动 ±2℃),相对湿度 45-60%(波动 ±5%),避免温湿度异常导致微生物滋生或样品稳定性下降(如活性肽失活);

  • 防污染要求:需阻断外部污染(如非无菌区空气、人员带入的粉尘)、内部交叉污染(如不同样品间的微生物传递)、过程污染;

  • 功能适配性:需兼容日化实验操作(如无菌样品称量、小型乳化设备放置、微生物培养接种),避免过度追求洁净度而牺牲操作便利性。

二、核心升级方向一:洁净系统升级,筑牢无菌基础

洁净系统是无菌操作间的 “核心防线",需从空气过滤、气流组织、压力控制三方面升级,确保洁净度持续达标:


1. 空气过滤系统:三级过滤 + 局部强化,拦截微生物与粉尘

  • 整体送风过滤:采用 “初效过滤(G4)+ 中效过滤(F8)+ 高效过滤(HEPA H13)" 三级过滤系统,新风经初效过滤去除≥5μm 大颗粒(如外界粉尘),中效过滤去除≥1μm 颗粒(如花粉、部分微生物),高效过滤拦截≥0.3μm 颗粒(如细菌、病毒);

    • 安装要点:高效过滤器需采用 “液槽密封"(而非传统密封胶),避免空气从过滤器与框架缝隙泄漏,且每台高效过滤器需贴 “完整性测试标签"(定期用 PAO 法检测,确保过滤效率≥99.97%);

    • 更换周期:初效过滤器 1-2 个月更换,中效过滤器 3-6 个月更换,高效过滤器 1-2 年更换(或阻力超过初始值 20% 时更换)。


2. 气流组织:按 “无菌操作需求" 定送风方式,避免气流死角

  • 整体区域:采用 “上送下排" 垂直单向流设计 —— 洁净空气从吊顶满布的高效过滤器均匀送出(风速 0.25-0.5m/s),沿垂直方向向下流动,携带污染物从地面回风口排出,避免水平气流导致的交叉污染;

    • 特殊处理:墙角、设备下方等易形成气流死角的位置,增设 “侧送风口"(风速 0.3m/s)或 “地面辅助回风口",确保气流覆盖wu死jiao

  • 局部操作区:在超净工作台、无菌分装台上方配置 “FFU 风机过滤单元"(H14 级高效过滤,风速 0.4-0.6m/s),形成局部百级洁净区,满足高精度无菌操作(如活性成分无菌称量);

    • 工作台选择:优先选 “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"(气流从顶部向下,保护样品与操作人员),而非水平层流(气流从正面吹出,易携带人员污染物)。


3. 压力控制:建立 “梯度压差",阻断外部污染

  • 压差设定:无菌操作间相对相邻非无菌区(如缓冲间)保持正压(+10-15Pa),缓冲间相对室外保持正压(+5Pa),形成 “室外→缓冲间→无菌操作间" 的正压梯度,避免外部非洁净空气渗入;

    • 特殊区域:若操作间内有产生粉尘或异味的实验(如微生物培养基配制),需在该区域设负压(-5Pa),并单独排风(经高效过滤后外排),防止污染扩散;

  • 监控与调节:安装 “数字压差计"(精度 ±1Pa),实时显示各区域压差,数据上传至实验室中控系统,当压差偏离设定值 ±2Pa 时,触发声光报警,同时自动调节送排风机风量(通过变频风机实现)。


三、核心升级方向二:环境控制升级,维持无菌稳定

温湿度、洁净度的波动会破坏无菌环境,需通过精准控制与实时监测,确保环境参数稳定:


1. 温湿度精准控制:适配日化样品特性

  • 控温系统:采用 “洁净型恒温恒湿空调"(内置防腐换热器,避免日化溶剂腐蚀),通过 “电加热 + 蒸汽加湿" 组合调节,温度控制 20-24℃(波动 ±2℃),相对湿度 45-60%(波动 ±5%);

    • 特殊需求:若操作间需处理对湿度敏感的样品(如无水乙醇无菌分装),可增设 “转轮除湿机",将湿度降至 30-40%,避免样品吸潮;

  • 均匀性优化:在操作间内均匀布置 3-5 个温湿度传感器(每 10㎡1 个,精度 ±0.5℃/±3% RH),确保不同区域温湿度偏差≤1℃/5% RH,避免设备散热导致的局部高温(如靠近灭菌锅的区域)。


2. 洁净度实时监测:动态掌控污染风险

  • 颗粒监测:在操作间关键位置(如高效过滤器下方、超净工作台旁)安装 “激光粒子计数器",实时监测≥0.5μm、≥5μm 颗粒数,每 30 分钟记录 1 次数据,超标时自动报警;

  • 微生物监测:设置 “微生物采样点"(如操作台面、空气、操作人员手部),每周用 “沉降法"(培养皿暴露 30 分钟)或 “浮游菌采样器" 检测微生物数量,确保符合万级 / 百级要求;

  • 数据追溯:所有环境监测数据(温湿度、颗粒数、微生物数)自动存储至实验室管理系统,保存时间≥1 年,便于后续追溯(如某批次样品微生物超标时,可回溯当时环境参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