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万级洁净车间厂房的建设装修,核心是围绕 “防污染、适配工艺、合规稳定" 三大目标,需结合行业特性(如电子、医药、食品、日化等)针对性设计。以下从核心施工、系统适配、验收维护三大维度。
一、核心施工:把控 “洁净与密封细节"
施工阶段直接决定车间洁净度能否达标,需重点管控围护结构、地面墙面、密封处理三大环节,避免 “细节漏洞" 导致污染:
围护结构:选材优先 “光滑、无缝、易清洁、耐腐蚀"
墙面、吊顶、地面是洁净车间的 “基础屏障",选材与施工需杜绝积尘、渗漏、腐蚀风险:
材质按行业选:医药 / 食品选环氧自流平(厚度≥2mm,无缝、耐擦洗、易消毒);电子选防静电 PVC 卷材(无缝焊接,表面电阻达标);日化选防腐环氧砂浆(耐酸碱,适配溶剂泄漏场景);
施工要求:地面需整体找平(误差≤3mm),避免后期开裂;与墙面交接处做 “100mm 高挡水沿"(防止清洁水渗入墙体);地漏需选 “洁净型水封地漏"(带 HEPA 过滤器,防止下水道微生物反窜),间距≤6m(确保污水快速排出)。
材质选用 304 不锈钢板(厚度 1.2-1.5mm,抗腐蚀、无纤维脱落,适配医药 / 日化)或彩钢板(芯材为岩棉 / 玻璃棉,表面环氧树脂涂层,适配电子 / 食品),禁止用乳胶漆(易脱落)、石膏板(吸潮长霉);
施工要求:墙面与吊顶、墙面与地面的连接处必须做圆弧过渡(半径≥50mm),所有接缝用 “食品级硅酮密封胶"(无挥发、耐老化)满填,避免缝隙积尘;吊顶龙骨需用不锈钢材质(防止生锈污染),且龙骨间距≤1.2m(确保板材平整,避免后期变形漏风)。
墙面与吊顶:
地面:
门窗与通道:严控 “气密性与防污染"
门窗是洁净区与外界的 “薄弱环节",需避免漏风与人为污染:
门:采用不锈钢气密门(单开 / 双开),配备 “电磁互锁"(与风淋室联动,风淋未完成门无法开启)、自动闭门器(避免人员忘记关门);门缝需用发泡密封胶填充,安装后需检测气密性(漏风率≤0.2%);
窗:仅在过渡区(如人员净化间)设观察窗,洁净区内部禁止设外窗(避免外界灰尘、湿度影响);观察窗用双层中空钢化玻璃(中间充氮气防结露),玻璃与墙面平齐(无突出边框,避免积尘);
通道:人员通道与物料通道需分开(避免交叉污染),通道宽度≥1.2m(适配人员 + 推车通行),地面需做防滑处理(如环氧地面加防滑骨料)。
避免 “二次污染":施工顺序与清洁管控
洁净车间施工需按 “从内到外、从上到下" 的顺序,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:
先完成吊顶、墙面施工,再做地面(避免地面被吊顶施工粉尘污染);先安装管线预埋,再封板(避免后期打孔破坏洁净层);
施工期间需对已完成区域做 “临时保护"(如墙面贴防尘膜、地面铺防水布),禁止施工人员在洁净区饮食、吸烟,工具需每日清洁消毒(如用 75% 酒精擦拭);
禁止在洁净区使用 “易产生粉尘的材料"(如水泥砂浆),墙面吊顶拼接需用 “无尘施工工艺"(如激光找平、密封胶枪精准打胶)。
二、系统适配:确保 “洁净度与生产稳定性"
万级车间的核心功能依赖空气净化、温湿度、给排水、电气四大系统,需确保系统适配洁净要求与生产需求:
空气净化系统:核心是 “过滤 + 气流 + 压力" 的精准控制
空气净化是实现万级洁净度的关键,需避免 “过滤不足、气流紊乱、压力失衡":
过滤系统:必须采用 “初效(G4)+ 中效(F8)+ 高效(HEPA H13)" 三级过滤,高效过滤器需安装在洁净区送风口(顶送 / 侧送),且每台过滤器需贴 “完整性检测报告";初效过滤器每 1-2 个月更换,中效每 3-6 个月更换,高效每 6-12 个月检测效率(阻力超初始值 1.5 倍需更换);
气流组织:按行业选合适流型 —— 医药 / 食品多采用 “顶送侧回乱流"(换气次数≥15 次 / 小时,送风口风速 0.3-0.5m/s),电子行业若需局部高洁净(如芯片封装),需在关键工位加 “局部层流罩"(提升至万级);气流需避免直吹设备(防止微粒扬起)、避免形成死角(如墙角、设备底部);
压力控制:万级区需保持 “微正压"(相对非洁净区 + 5-10Pa),内部子区域按 “上游→下游" 压力逐级微升(差值≥3Pa,如原料区→生产区→成品区);需安装 “压差传感器"(实时监测,偏差超 ±2Pa 时报警),且送排风机需联动(避免单侧启停导致压力骤变)。
温湿度与给排水:适配行业生产需求
温湿度:常规万级区控制在温度 20-26℃、相对湿度 45%-65%,但需按行业调整 —— 电子车间需更低湿度(30%-50%,防静电)、医药无菌车间需更精准温度(22-24℃,防微生物滋生);空调机组需带 “加湿 / 除湿模块"“加热 / 冷却盘管",且温湿度传感器需布置在关键区域(如生产区、暂存区);
给排水:洁净区用水(如原料配制、设备清洁)需用纯化水(符合行业标准,如医药用 GMP 纯化水、食品用生活饮用水),管道用 304 不锈钢(内壁抛光,避免微生物附着),水龙头选感应式(防手触污染);排水需设 “水封 + 过滤器"(防止异味与微生物反窜),禁止用软管(易滋生细菌)。
电气系统:安全与洁净兼顾
洁净区电气设备需 “防水、防尘、无挥发":插座、开关选不锈钢洁净型,安装高度≥1.2m(避免清洁进水);电线穿不锈钢管暗敷(避免线缆外皮脱落污染);
照明需 “无眩光、无积尘":用嵌入式不锈钢洁净灯(照度≥300lux,色温 4000K),灯具与吊顶平齐(无缝安装);应急照明需覆盖通道与设备区(照度≥50lux,断电自动开启);
防静电需求:电子车间需做 “整体防静电处理"(地面、墙面、设备接地,接地电阻≤10Ω),避免静电吸附微粒或损坏产品。
三、验收与维护:确保 “长期稳定达标"
洁净车间并非 “建成即结束",需通过严格验收与规范维护,避免后期洁净度下降,核心注意事项:
验收:按国标与行业标准逐项检测,杜绝 “带病投产"
验收需遵循《洁净厂房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 50591)及行业专项标准(如 GMP、食品卫生规范),关键检测项目:
洁净度: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测≥0.5μm、≥5μm 微粒数,连续检测 3 天(每天 3 次),结果均需达标;用浮游菌采样器检测浮游菌(≤100 个 /m³);
系统性能:检测送风口风速(0.3-0.5m/s)、换气次数(≥15 次 / 小时)、压差(万级区与非洁净区≥5Pa)、温湿度(波动≤±2℃、±5%);
气密性:对围护结构、风管、过滤器做漏风检测(漏风率≤0.2%);
工艺适配性:试运行生产(如小批量生产产品),检测产品质量(如微生物指标、微粒含量),确保符合行业标准。
日常维护:建立 “全流程管控体系",避免污染反弹
系统维护:空气净化系统过滤器定期更换 / 检测,空调机组每月检查(风机、温湿度传感器);纯化水系统每周检测水质(电导率、微生物);
环境维护:每日生产前用纯化水擦拭地面、墙面、设备,生产后开启紫外线消毒(1 小时);每周对洁净服进行清洗 + 高温灭菌(121℃,30 分钟);
人员管理:人员进入洁净区需严格遵循 “一更→二更→洗手消毒→风淋" 流程,禁止携带非必要物品(如手机、钥匙);定期开展培训(如避免在生产区交谈、快速操作减少暴露);
设备维护:生产设备每日清洁、每周消毒,每月校准精度(如灌装机误差≤±1%),避免设备残留原料滋生污染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