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干细胞实验室的装修阶段,减少微粒和微生物污染风险的核心思路是“把污染源挡在外面、把已产生的微粒尽快带走、把可能滋生的微生物灭活"。要做到这三点,设计应从空间、气流、材料、设备、人员行为五个环节层层设防。
空间规划上,先画出一条“单向动线":更衣→风淋→缓冲→核心区→废弃物暂存,人、物、废各行其道,绝不回头。核心区与外部之间至少设置两道气闸;传递窗必须带自净循环和紫外灯,双门互锁。任何可能产生微粒或生物气溶胶的操作,全部在局部a ji层流罩或Ⅱ级生物安全柜内完成。
气流组织是核心防线。采用“顶送下侧回"的单向流,送风末端配H14级高效过滤器,每台装好后都做PAO扫描检漏。房间之间维持5–12 Pa的递减正压梯度,确保空气只能从洁净区流向次洁净区。新风量不低于40 m³/人·小时,换气次数在B级背景区不低于20次/h,并设置24小时连续运行模式,停机后自净时间不超过20 min。
选材原则只有一句话:表面没有缝、不产尘、耐消毒。墙板和吊顶用抗菌彩钢或铝板,接缝全部打防霉胶;地面选防静电环氧自流平或无缝PVC,与墙脚圆弧过渡;门窗用铝合金双层中空密封,下槛与地面平齐,不留凹槽。所有五金把手、开关面板都要选抗菌涂层或不锈钢易清洁款式。
设备与净化系统必须联动。生物安全柜独立排风,排风口高出屋面2 m以上并设防雨帽;传递窗内装风机和高效过滤器,关门后自动启动3 min自净;培养箱、离心机等发热设备远离送风口,避免局部温升产生涡流。监控方面,在线粒子计数器、压差传感器、温湿度探头接入BMS,异常自动报警。
人员行为是最后一道闸。更衣室分一更、二更,内设感应龙头、自动给皂器和高速干手机;进入核心区前风淋15 s以上,风淋区内不设任何储物架。所有物品拆去外包装后经传递窗紫外照射10 min方可进入;废弃物先用双层高压灭菌袋包扎,经专用污物传递窗到灭菌室处理,全程不经过洁净走廊。
通过上述“空间隔离—气流屏障—材料屏障—设备联动—行为屏障"的五重设计,可将微粒和微生物污染风险降到可控范围,同时满足GMP、GB 50457与GB 19489对干细胞制备环境的全部要求。